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发行公告

张献忠沉银彭山江口确认

2015/12/28 10:25:03      点击:
 

石龙对石虎,金银万万五,谁人识得破,买到成都府。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,而这首一直在四川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,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

  高大伦院长没有骗我们,张献忠沉银在彭山是真的。”1225,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、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季,在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上高兴地说。

  在实地查看江口沉银遗址、参观出土文物后,李季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,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等10余位国内权威考古、历史专家,共同出具《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书》),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,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。专家还共同呼吁,尽快立项,进行抢救性发掘。围绕彭山江口沉银多年来的三大谜题,或许即将一一解开。

  百年寻银诀

  得到专家《意见书》印证

  江口镇双江村,岷江主河道和府河在此汇合。江边一处茶馆内,82岁的雷前银老人望着江水,悠闲地喝着茶。千船沉银的传说他曾听已去世50多年的父亲提起过:当年张献忠在江口沉宝后,派一名将军守候江底宝物。将军去世后变成石虎雄踞此处,与河中石龙遥遥相望。

  石龙对石虎,金银万万五,谁人识得破,买到成都府。一首古老童谣,雷前银早已烂熟于心。在老人心中,这只是童年的记忆,而在10多位专家看来,这更像是破译张献忠宝藏的密码。2005年、2011年在岷江河道建设过程中,彭山区江口镇两次出土大量文物,均与张献忠联系紧密。今年1225日,10余名国内考古、历史专家齐聚江口镇实地考察,参观出土文物。当天下午,几经修改后,10余位专家共同签字,形成《意见书》。《意见书》认为,2005年和2011年,在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,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,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、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、银币等。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,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,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。

  童谣有实证

  彭山江口为张献忠沉银地

  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内,数十锭银锭出现在大家面前,其中十余锭刻有大西年号。更让大家惊讶的是2011年出土的一页残缺的金封册。该金封页长12厘米、宽10厘米、重730,刻着29个字,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这可能是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颁布的法令的第一页,因为残缺无法获知全部内容,估计是皇宫制度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天文向与会嘉宾介绍道。

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,是本次研讨会的召集人。当他用张献忠宝藏在彭山的消息召唤全国专家时,李季还心存怀疑。我这几十年听到这种宝藏传闻太多了,但基本不属实。

  1225日早,在实地考察江口沉银遗址后,李季走进了彭山区文物管理所。这次是结结实实的!李季说,一是银锭有大西年号,历史上只有张献忠用了这个年号。二是从文物等级来看,当时只有张献忠有这个实力拥有,三是在历史记载中,彭山江口有张献忠沉银的历史依据。

  这些文物肯定是真实的,所有专家都没有争议。沉银来自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跟当年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吻合。杨林说,彭山江口沉银,95%是当年张献忠沉银之地。

  盗采不胜防

  专家呼吁江心围堰发掘

  彭山区文物管理所资料显示,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彭山区江口镇,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战场遗址,对研究明代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江口沉银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:东至公路,西至河堤,南至岷江大桥南1000,北至双江汇合处向北500,南北外延500。吴天文介绍说,十年前,江口埋有张献忠财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,不少不法分子开始乱挖乱采,盗掘、贩卖文物情况十分严重。2013年以来,每天半夜到次日凌晨,有10余只渔船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挖掘文物。开展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。李季也认为,当地应该立即开展抢救性发掘。两公里长的保护基地,如果仅靠严防死守,要实现全面保护,难度很大。

  根据目前已有的水下技术,具备了发掘条件。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,也是致远舰考古项目领队。建议先围堰,再发掘。周春水说,从现场情况来看,这个项目要比致远舰简单得多,立项成功后,围堰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,可操作性强。

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也有这样的设想:文物基本处于河道内两条沙石埂之间,可以在冬天的枯水季节利用已有的沙石埂营造围堰,进行科学的发掘。

  《意见书》建议,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,当前应该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,严禁采砂,打击盗掘。专家呼吁国家、省、市、区文物部门应高度重视,尽快立项,组织人力、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。

  江口沉银三大谜题或将解开

  1

  金银财宝为何沉入彭山江口?

  巴蜀文化专家、《张献忠传论》作者袁庭栋说,历史上关于张献忠沉银主要有两种说法。一说张献忠故意将宝藏埋藏在江底,以掩人耳目。二说其在彭山江口被杨展击败,船只所载宝物沉入江底。张献忠作为流寇,一路烧杀抢掠,并靠沿路所夺,作为后勤储备,因此将财宝主动埋入江中,可能性不大。当年传言成都锦江埋有宝藏,挖过一次,一无所获,也证明主动埋入江底不可信。袁庭栋认为,张献忠战败后,财宝落入江中一说更为可信。彭山江口是川西地区最大的渡口,也是历代水战的主要战场,最后一次水战就是张献忠大战杨展。袁庭栋还特别提醒彭山方面注意,江底可能藏有当年掉落的兵器。

  2

  沉入江中宝物到底有多少?

  据《蜀碧》载:(张)献忠闻(杨)展兵势甚盛,大惧,率兵10数万,装金宝数千艘,顺流东下,与展决战。相传1646年,张献忠的部将刘进像吴三桂一样弃关,把清兵引进了四川,张献忠见势不妙,决定弃都,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10万向川西突围。但转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装杨展,张献忠的运宝船队被杨展击败,千船金银在争战中沉入江底。《蜀难纪行》记载: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,由于银两太多,木船载不下,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,把银锭放在里面,让其漂流而下。但遭到阻击后,江船阻塞了江道,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。累亿万,载盈百艘

  杨林认为,千艘金银比较夸张,实际可能没有那么多。几艘是有可能的,比较肯定的是,还在江里的宝物,肯定比已经出水的多。

  3

  抢救性挖掘能挖出什么?

  300多年来,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大有人在。《彭山县志》记载:乾隆五十九年,冬季,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,转报总督孙士毅,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,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

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认为,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。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,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。毛佩琦说,沉银面目的揭开,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、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,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、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,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张献忠对于四川有深远影响。四川大学教授、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认为,相比于文物价值,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,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。